在健康中国战略深入推进的背景下,为传承中医药“治未病”理念,推动治未病学科建设与临床实践融合,8月8日—10日,由内蒙古自治区中医药学会主办、内蒙古自治区中医药学会治未病分会、内蒙古自治区中医医院承办的“内蒙古自治区中医药学会治未病分会2025年学术年会”在呼和浩特市顺利召开。本次会议以“传承创新 融合赋能-共绘‘未病先防’新图景”为主题,聚焦治未病学科建设与技术应用、临床经验分享等热点话题,来自区内外治未病的专家、学者及从业者齐聚一堂,共话中医药“治未病”发展新篇。
8月9日上午的开幕式由自治区中医药学会张专才主任主持,议程紧凑有序。
内蒙古自治区中医医院副院长高瑞霞在致辞中强调,“治未病”作为中医药的特色优势,在健康管理与疾病预防中占据核心地位,期待通过本次年会促进治未病学科建设与临床实践的深度融合,让传统中医药智慧更好地服务群众健康。
随后,自治区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玉华宣读了新增补委员名单,主任委员张国清为新增补委员颁发聘书并发言,鼓励全体委员携手推动治未病事业创新发展。
自治区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玉华在讲话中肯定了治未病工作对中医药传承创新的意义,鼓励与会者以交流促发展,让“治未病”理念更好服务群众健康。
学术交流环节由张国清主任主持,首场报告中,来自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的于国泳主任分享《治未病科室基建经验》,从科室架构、团队培养到服务模式,为治未病科室建设提供实操指引;来自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的王晓红博士聚焦《儿童性早熟-预防重于治疗,科学助力成长》,解析儿童性早熟的中医干预思路,强调“未病先防”在儿科健康管理中的应用;内蒙古医科大学全科医学院院长张亚军教授讲述《朱宗元名医经验传承》,挖掘名老中医经验,为治未病临床提供传承借鉴;鄂尔多斯中医医院治未病科邢俊梅主任带来《六经欲解时在失眠中的应用》,从经典理论出发,结合临床案例阐释六经辨证指导失眠调治的独特价值。
午后交流持续升温,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黄振东教授以《从“治未病”理念看白血病预防与调养》为题,拓宽治未病应用边界,探讨中医对重病预防调护的价值;内蒙古自治区中医医院治未病科主任张国清分享《体重管理门诊建设思考》,结合当下健康需求,解析治未病与体重管理融合的实践路径;包头市蒙医中医医院副院长杜俊生主任带来《基于黄帝内针理念与针刀医学结合的临床应用》,创新融合针法与针刀技术,展示治未病适宜技术的拓展应用;呼和浩特市中蒙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朱晓主任主讲《中医治未病伍疗学说》,从学说构建角度,为治未病理论创新提供新视角。
闭幕式由张国清主任主持。他总结道,本次年会聚焦治未病临床实践与学科发展,既有经典理论传承,又有临床技术创新,更有科室建设、跨学科融合的探索。未来,需持续深耕治未病理论与实践,让中医药“治未病”优势更好融入健康中国行动,为群众提供更优质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
本次年会通过理论分享、案例研讨与实地参观,搭建起治未病学术交流与经验互鉴的平台,推动内蒙古地区治未病工作向更精准、更高效、更具特色的方向发展,助力中医药“治未病”在守护群众健康中发挥更大作用。
文字:治未病科
图片:宣传办 治未病科
初审:张国清
编辑:何萨楚日
校对:贾素维
复审:闫龙
终审:赵立新
内蒙古自治区中医医院 内蒙古自治区中蒙医医院